3月13日10時19分
西北戈壁大地轟鳴
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
遙感三十一號04組衞星發射升空
當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還未運抵發射場時
發射場上的她們
已經奔波在發射場的角角落落
通信系統指揮
發射場平台技術總體
動力系統工程師
高空氣象探測員
……
沉着冷靜下達口令的她
帶頭解決技術難題的她
認真判讀數據的她
收集高空氣象探測數據的她
……
專攻精煉的C3I系統指揮
朱燕:C3I系統指揮,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測試站通信系統工程師,此次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任務中擔任C3I系統指揮。
通信系統作為航天發射指揮網的中樞線,是廣大科技人員的千里眼與順風耳,更是火箭成功發射的前提和基礎。2012年六月,朱燕從學校畢業後,來到大漠深處的發射測試站。從踏上工作崗位的那天起,她就啃書本鑽業務、拜師傅學經驗,很快就掌握了發射場通信原理。
剛開始擔任系統指揮崗位時,朱燕曾面臨不少困難,但性格倔強的她並沒有向困難低頭。白天,遇到不懂得問題就向身邊的同事請教;晚上,她加班加點挑燈精學苦練。最終她憑藉過硬的專業能力帶領團隊出色完成了航天發射通信保障工作。

發射測試站第一位女高工
張衞紅: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測試站通信系統高級工程師,發射場平台技術總體。
發射測試站第一位女高級工程師,主要負責發射場平台技術總體工作。1997年大學畢業至今,張衞紅在發射測試站見證和經歷了從“神舟”到“天宮”的數十次發射,順利完成了一次次火箭發射保障任務。
“最緊張的一次,我們在塔架上做完最後一次設備安全檢測,剛撤離到地面3分鐘後,火箭就準時發射了!”談起那次火箭發射經歷,張衞紅就像回憶發生在昨天的一件很平常的事。在同事眼裏,她是工作上的標杆;在年輕人眼裏,她是大姐和備受欽佩的航天巾幗英雄。

配氣台上的動力“一姐”
李苗苗:配氣台操作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測試站動力系統工程師,此次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任務中擔任配氣台操作手。
參加工作七年來,她先後從事過控制系統崗位、電池單元指揮和配氣台等崗位,是室裏名副其實的崗位多面手。每當配氣台出現大小問題,她總是能迅速地解決,被單位同事稱為動力“一姐”。

從不缺席的高空氣象探測員
張珍: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測試站高空氣象探測員。
不論寒暑,每天晚上,張珍都要和同事們一起進行高空探測。完成一次高空探測一般需要3個小時左右,一套流程下來男生都是筋疲力盡,但是張珍卻一次都沒有缺席。
雖然氣象系統不直接參與火箭的測試發射工作,但發射任務卻離不開精準的氣象數據,每次任務都要更頻繁地對氣象數據進行採集,對突發的惡劣天氣更要及時觀測並準確彙報,為航天任務的圓滿成功提供了堅實支撐。

巾幗不讓鬚眉功
紅袖挽弓競風流
在今天的航天發射大軍裏
越來越多的女科技人員
在航天發射中起到
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機房
在發射塔架
在地下室
鏗鏘玫瑰的“她”力量
正在絢麗綻放
